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科技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不知不觉,在国外生活快一年了。 21世纪的主舞台是东亚和北美。西欧,这个曾经称雄全球四百年的地区,已经逐渐沦为坐在前排的观众。在中立国瑞士观察世界,尤其是观察中国,有很多不一样的视角。 过去这一年里我常常感觉到,历史的进程在不断加速,不仅是中国,全球都是如此。科技,政治,社会,外交,金融,娱乐……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真实发生的变化比很多人所感受到的要大得多。 就在不到半年以前,东北亚的核危机还仿佛一触即发,如今南北朝领导人已经握手言欢。一年里,世界巨头Intel和Facebook相继爆出了震惊世界的丑闻,但可以预见的是,将来人们会对来自IT巨头的侵权越来越迟钝...
美国一直处在高科技的领导地位,但中国来势凶猛,其手段、目标与野心令美国担忧。中国的2025年目标——争夺全球经济领导力,全面推动制造强国战略,引发美国和欧洲国家的高度警惕。美中两国对未来高科技产业的主导权因此而成为两国你争我夺新冷战的前沿阵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吗?看样子是的,实质并非如此。科技只是结果,而不是真正的原初动因。首先得有思想,有基本的方向,其次得有制度与体系配合。产生力的基础来源,是创造性。而创造性,是思想决定的,又由制度来作为保证。
美国是长达百年的积累,还经历了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才有今日的优势地位。没有脚踏实地的研发、投入、试错,凭什么想着能弯道超车?高科技领域的突破,决不能一蹴而就。除了芯片,还需要一个操作系统,需要一个生态。
高科技互联网是中共的天敌,应用高科技互联网的一代也必然成为中共的天敌。中共以低俗之名关闭“内涵段子”,实是政治原因。说内涵段子低俗,每一个人都有选择低俗的权利,何况选择低俗,一方面是中共宣传“高大尚”的破产,另一方面是对高贵的反抗精神的残酷镇压所至。
人们通常会认为当下由科技支撑的极权统治,达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严密,任何异己都没有生长空间。是不是在这样的状况下,极权统治便没有了变化的可能,从此只能按照极权的逻辑发展?我认为不会的,有时极权体制内的一个很个别的环节,都有可能导致整体的崩坍。
中国监管网络信息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8月7日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对提供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作出新规定,涉及微信 (腾讯)、 易信 (网易)、飞信(中国移动)等,严厉限制一般公众帐号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 自2011年1月腾讯推出微信以来,即时通信服务在中国大幅增长。这些服务使得群体成员和注册用户能够即时分享信息。用户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在微博上用链接来分享信息。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称,制定这一规定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点击查看 中国人权 的英文 译文 ) 新规定(简称“微信十条”)...
十八大前中国政局观察(八) 中国人权资深政策顾问 高文谦 今年是中国的龙年,民间传统认为龙年不利,往往是凶年。对执政的共产党来说果然如此。王立军一脚迈进美国领馆后,在北京政坛引起轩然大波,本来有望在十八大进入常委的薄熙来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当局为如何处理薄的问题弄得焦头烂额,党内高层内斗激烈,陷入六四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之中。

页面

订阅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