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时政述评

香港无大台抗争是一场民主、自治的抗争;是一场青年人的抗争;是一场高科技、高智商的抗争;是一场知识的抗争。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运动新模式。特点有:第一,是对2014年雨伞运动的反思和扬弃;第二,借助因特网构建交流平台;第三,青年人走上政治舞台;第四,人民战争。
如何在香港争取民心呢?答案很简单,必须理解现代文明,尊重现代文明。进而言之,必须具有同理心,尊重港人的生活方式,尊重港人所珍惜的政治和社会自由。这可能是平息香港事件、解决香港问题应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最新的迹象是北京有可能让林郑月娥出面启动香港紧急法,动用“香港警力”平息事态。这样既可最大限度避免给国际社会造成中国干预的口实,又可在局势不利时把责任推给港府。这是习近平的如意算盘,也是一场豪赌。习能否度过命中注定的这一劫,让我们拭目以待。
习近平能不能在香港危机冲击下改弦更张很难,这是因为中共内部的政治生态更像晚明,而不同于晚清。所有敢于担当的官员,都不被信任,甚至遭到整肃。这是中国全面危机必然爆发的根本原因。习虽然不敢派军队镇压,但所有替代手段反而都更加恶化了危机。足见朝中上下,已无办事之人。
香港的“反送中”运动,已变成了长期的持久战,而不是以往的香港民愤般,只有“三分钟热度”。港共期望以拖待变的策略落空,中共面临“揽炒”(同归于尽),与政治退让的两个选择,而期待所谓短期内,香港会“民意逆转”的幻想,可以休矣。
香港能够成为国际的金融中心有三个最关键的因素:第一,必须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第二,必须有相对宽松的信息流通环境;第三生活条件和自然环境、文化和教育、卫生等设施能够把其他的国家最优秀的人才吸引来。
爱国家和爱祖国,这是两种不同的爱国主义。爱国家是政治爱国主义,爱祖国是文化爱国主义。文化爱国主义和政治爱国主义不一样。因为文化爱国主义深深扎根在自己对一片土地、人民、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基础上。
从现在的香港情势看,在镇压与不镇压之间,习近平选择镇压的冲动和可能性大于不镇压。这是由他一贯的执政逻辑和定势思维所决定的。无论习选择镇压还是不镇压,香港人已经赢了。他们选择直面强大的独裁政权,为自己的权利和自由而无畏抗争,已经成就了一段自六四以来最可歌可泣的中国历史。
寄希望于中共不会出兵香港,是侥幸心理;寄希望于单靠街头抗争轻易取胜,是投机倾向。让全体香港人民了解中共出兵镇压的预案,能破除侥幸心理,能纠正投机倾向,能促使抗争艺术多样化,能让香港人众志成城地迎接一场持久战,并且在条件允许时尽力促成(但平时不寄希望于)它转化为速决战。
面对前所未有的管治危机,中央的对策还是老路一条,短期是铁腕镇压、堵塞反对声音,长期是画饼充饥、发展经济收买民心。如此应对危机,好等于只顾消灭病征,但却不对症下药,正不断激化政治矛盾,把香港推向深渊。

页面

订阅 时政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