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China Rights Forum

陆恭蕙回顾了她在中国的经历,以及她担任香港立法会议员和「思汇政策研究所」——一个公共政策智库——行政总监时的情况。回顾中国大陆30年的改 革开放历程,陆恭蕙注意到,一方面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但同时贫富差距仍在扩大,人权问题也十分严峻。她得出结论说,中国现在还没有确定自己未来的走向, 在公共政策方面可能需要作出艰难的选择。 本文是 中国人权 英文季刊杂志《 中国人权论坛 》编辑对本组织理事会共同主席陆恭蕙女士的访谈录。陆女士在访谈中谈了她在中国的经历,以及她在担任香港立法会议员和公共政策智库「思汇政策研 究所」行政总监时的情况。回顾中国3 0 年改革开放历程,陆恭蕙注意到,...
作家、诗人严力和艺术家张宏图对过去60年的中国艺术与文化进行了回顾,并对中国社会目前的状况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们两位都对人类的核心价值和建立一个真正开放和民主的中国的未来表达了独立的思考和看法。 今年7月,中国人权邀请了艺术家严力和张宏图就中国过去60年的艺术发展谈谈他们的看法。严力出生於北京,张宏图出生於甘肃;两人都於 1980年代来到纽约,并在这里找到了更大的个人表达自由。张宏图定居纽约,并不断有新作诞生。严力早期在纽约创办了《一行》诗刊,该印刷杂志后来转为网 上刊物。严力现主要居住在上海或纽约,笔耕不辍,不断发表作品。他们俩在艺术上不断发展,并不妥协地表达其对绘画和诗歌的看法和批评。
赵岩 赵岩对过去60年中国的媒体控制及新闻检查制度作了一个总体回顾。他的结论是,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新闻界放弃并失去了其自由;此后至今,为了未来实现媒体的独立和言论自由,他们从未停止过抗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干支轮回来看,60年为一大轮回。这一大轮回中,历史到底有多少前进,又有多少后退?中国的「新闻自由」是前行了,还是原地踏步?——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新闻60年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新闻媒体沦为工具、喉舌的前30年。 一百年前,...
陈子明 陈子明论述了中国是在缺乏宪政民主的条件下推进现代化的观点。陈子明预测,宪政民主制只有在中国对公共和私人领域重新做出界定,以及限制政府权力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一) 在中国过去的60年中,有两个提纲挈领的口号:前30年是「革命化」,后30年是「现代化」。革命化的纲领分为两个方面:对内是把中国建设成「毛泽 东思想的大学校」、1「世界革命的根据地」2;对外是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3「要准备打仗」,「 早打、大打、打核战争」,4「中国就算死一半人」,5也要「把红旗插遍全球」。「四五」运动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广大民众包括中共党内的大多数干部,以 「四个现代化」...
昝爱宗 昝爱宗描述了中国官方为庆祝建国60周年所作的筹备工作,认为当局对维权人士和异议人士的打压、安保工作的全面启动、对警力和军力的炫耀,都是为了保证党的政治合法性和完全的控制。 「一样是雄壮威武的阅兵,一样是欢呼万岁的群众,一样是高歌酣舞的文工团员,一样是声震大地的礼炮,一样是五彩缤纷的焰火……。一切都那么相似。为 准备这次国庆,据说就花掉了起码是上千亿的钱,一切的一切都是踵事增华。庆典的标语和彩车所展示的,电视上与报纸上所宣扬的,这五十年是从胜利走向胜利, 整个历史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历史。」 1999年10月1日,中共建国50周年,江泽民主导阅兵,中国社科院前副院长李慎之先生撰文《...
何清涟 中国经济学者何清涟在文章中论述了当今中国社会所处的「难以克服的治理危机」。中国政府虽然通过自立法规剥夺财产和从土地及最成功行业徵取丰厚税收等途径,成功地建立了汲取中国的「经济奇迹」带来的利益的超强能力,但同时中国政府也将人民对它的信任消耗殆尽。 中国有个特殊的纪年方法,即甲子纪年,一甲子即60年,而今年适逢中共建政60周年,中共正为自己开列长长的庆功清单,欢呼自己为中国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中共建政60年到底为中国人民带来什么?我想从中共的一个「革命口号」──「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实现人人平等」来考量,因为这个口号既是曾经 风靡世界的所谓「共产主义理想」,...
鲍朴 ,政治评论员和人权活跃人士。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秘密录音回忆录《 改革历程 》一书的翻译和编辑。他还是出版该书中文版的香港 新世纪出版社 的负责人。他获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维尔孙国际中心国际关系和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陈子明 ,经济学者和新闻工作者,1991年2月被以「反革命煽动、阴谋颠覆政府罪」判有期徒刑13年。同年下半年,获保护记者协会颁发的国际新闻自由奖。2004年协助创办「改革和建设」网站;2005年8月,该网站被当局关闭。 纳旺朝贝(Ngawang Choephel Drakmargyapon) ,非政府组织「西藏联合国行动」的负责人。该组织成立於2007年,...
2009年7月,中国人权召开了赵紫阳秘密录音回忆录《改革历程》一书的讨论会。当时该书刚出版。应邀参加讨论的有:《改革历程》的出版人和编辑 鲍朴,中共党史专家、中国人权资深政策顾问高文谦,《北京之春》杂志主编胡平,纽约市立大学史泰顿岛学院政治学教授夏明。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担 任讨论会的主持人。 作为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由一位被黜中国领导人自己写的自传,该书提供了对80年代中国权力核心政治戏剧的罕见一瞥。该书也提出了有关赵紫阳本人的 一些问题:在何种程度上赵是一位80年代的改革家?他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时代的「设计师」或「助产师」吗?或如有些人所认为的,他是一位民主先驱吗?书中展...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60岁生日。按照中国传统,60年是一大轮回,叫做一甲子,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正全力以赴筹备「新中 国」建国60周年庆典,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仪式、20万人参加的群众游行和焰火表演。官方宣传称建立「新中国」是1949年建国时老一辈领导人的「不 朽的功绩」。中国公安部常务副部长杨焕宁夸耀这一庆祝活动规模之盛大将是「空前」的。当局还公布了至少50条国庆口号。这期《中国人权论坛》要探讨一下 「新中国」对中国人民来说除了口号之外的真正含义。
胡平 在这篇对“六四”镇压与中国经济 出现“奇迹”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的文章中,《北京之春》杂志主编 胡平认为,因为邓小平70年代晚期 倡导的经济改革实际上是对共产党 合法性的自我否定,所以如果政府 对1989年示威中提出的政治改革的 要求作出让步的话,那将意味着中 国共产政权的终结。只有对抗议进 行镇压,邓小平才能阻止任何对党 的政权的进一步的挑战。结果是, 高压下的社会稳定和政府对经济的 强力控制,再加上人们的精神出现 真空、贪婪与物欲空前解放,这一 切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奇迹”。 今年是“六四”20周年。20 年前,中国爆发了历史上最 大规模的民主运动,然而, 中共当局却悍然出动坦克车...

页面

订阅 China Rights Forum